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呼喚規范發展
今年以來,各地頻發的“血鉛事件”使得社會上對涉鉛企業有了諸多看法,對于再生鉛甚至整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產生了更多的質疑。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已從當初的積極鼓勵發展,一下子轉變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其實,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是當之無愧的節能環保產業,當前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發展,而是如何規范發展。 “血鉛事件”在各地頻發令社會上對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有了諸多看法,甚至產生了有無必要再發展的質疑。掘金“城市礦產”,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積極態度也隨即發生了轉變。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談“鉛”色變,談“再生”就避的情形。事實上,再生鉛以及整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并非“洪水猛獸”,我們不能因為個別企業產生污染就畏縮不前,一棍子打死一個產業。只要規范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就能真正成為利國利民的節能環保產業。解鈴還須系鈴人,要改變公眾對再生有色金屬行業的片面認識,整個產業必須打好環保牌,轉型升級、規范發展。污染非行業之罪今年年初,備受關注的安徽省懷寧縣博瑞電源有限公司違法排污造成高河鎮200多名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后不久,再次發生的兩起“血鉛事件”一下子繃緊了人們的神經,也讓一些地方政府和群眾對涉鉛行業中的再生鉛,以及整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都產生了疑慮。今年3月中旬,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部分村民陸續發生血鉛超標。經檢測,血鉛超標168人,其中兒童53人。通過調查認定,這是一起由臺州市速起蓄電池有限公司引起的鉛污染事件。該公司在熔鉛、球磨、焊接等工段產生含鉛粉塵和廢氣,化成工段產生含酸廢氣,未經收集處理直接外排。該公司還存在著產生并外排部分酸性且含鉛廢水,含鉛固廢外運處置等情況。當地村民血鉛超標事件與速起公司含鉛污染物特別是含鉛粉塵排放有直接關系。事后,路橋區政府責令該公司關停。公司法人代表被公安機關拘留。此事件相關的3名直接責任人被停職檢查。今年5月上旬,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政府組織對浙江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周邊村民進行血鉛檢測和公司安排職工進行職業病防治體檢中發現,血鉛超標332人,其中職工及家屬327人,村民5人。事發后,海久公司停產整頓,并拆除了廠區內的涉鉛設備,該公司法人代表被公安機關拘留。德清縣政府、縣環保局、縣衛生局、新市鎮等8名相關領導被追究責任。同時,國家環保部針對此事件嚴重損害公眾健康,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情況,決定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并取消德清縣生態示范區資格。“血鉛事件”的頻發,讓國家環保監管部門祭出了利器。自4月份開始,國家環保部、工信部等9部委開始了鉛酸蓄電池行業的環保專項行動。大量的鉛酸蓄電池企業及涉鉛企業被關停,尤以企業集中的浙江、廣東兩省為甚。國家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部將用最嚴厲的手段來全面整治鉛酸蓄電池行業和再生鉛行業,努力遏制鉛污染事故多發的態勢。據了解,浙江省273家鉛酸蓄電池及涉鉛企業關停比例達到92%。 事實上,一些地方政府早已開始了“亡羊補牢”。自3月中旬“血鉛事件”發生后,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就開展了環保專項整治的“鐵腕行動”,以鉛酸蓄電池和電鍍等行業為重點,防控涉鉛、鎘、汞、鉻等重金屬污染物。全區共有“涉重”企業18家,其中投產的4家鉛酸蓄電池企業,被取締或停產。對于金屬熔煉、壓延、鑄造行業、固廢拆解企業等也進行了專項整治。目前,路橋區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48起,對652家企業實施停產停水。同時依法從嚴從重追究當事人責任,已向公安部門移送案件56起,拘留74人。 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環保整治的決心及力度之大,無非是淘汰“不達標”企業,規范行業發展。然而,今年以來刮得越來越猛的環保風暴和問責也讓各級地方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環保壓力,自然對于發展有污染隱患的再生鉛等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有了態度上的轉變也在情理之中。個別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明確表示對發展再生鉛等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沒有興趣,并有意限制和排擠現有的再生有色金屬企業。 在一些地方,再生鉛乃至整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環境開始惡化。比較優勢明顯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和社會上出現的發展再生鉛以及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種種置疑,我們有必要更廣泛地宣傳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比較優勢和我國推進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是緩解資源瓶頸的重要途徑。 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相對短缺,資源消耗量持續增加,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銅原料約65%、鋁原料約55%、鉛鋅原料約30%以上需要進口,并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加劇,大力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有利于解決國內自然礦產資源不足與有色金屬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2010年我國有色金屬產量達3135萬噸,同比增長20.4%。其中精煉銅457.3萬噸,同比增長11.3%;原鋁1619.4萬噸,同比增長26.1%;鉛419.9萬噸,同比增長13.3%。與之對應的則是驚人的資源需求量。2010年我國有色金屬外貿總額達1203.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43.7%。其中,進口總額為920.8億美元,增長38.4%。2010年我國雖然在進口鉛資源方面有所下降,但在進口銅、鋁上保持了高增長。2010年進口銅精礦實物量達646.8萬噸,同比增長5.5%;進口粗銅39.3萬噸,同比增長75.3%;進口銅材91.1萬噸,同比增長10.9%。2010年我國進口鋁材59.1萬噸,同比增長1.6%;進口鋁土礦3007萬噸,同比增長53.1%。2010年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775萬噸,同比增長22.4%,對于我國減少有色金屬資源進口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是節能減排的有效舉措。有色金屬具有多次循環利用的性能,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既保護了原生礦產資源,又節約了能源、減少了污染。據測算,與原生金屬生產相比,生產一噸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分別可以節約1054千克、3443千克、659千克標煤,節水395立方米、22立方米、235立方米,減少固體廢物排放380噸、20噸、128噸,每噸再生銅、再生鉛分別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噸、0.03噸。有色金屬工業作為傳統的高耗能行業,面臨著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 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則是有色金屬工業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2010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775萬噸,相當于年節約1719萬噸標煤、節水13.5億立方米、減少固廢排放11.6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7萬噸。 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是環境保護的迫切需要。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已逐步進入資源循環大周期,大量汽車、家電等機電產品面臨著淘汰和報廢。截止到2009年底,消費領域蓄積的有色金屬量就超過2億噸。現今大量被淘汰、報廢的產品具有污染性和資源性。若不加以處理,將造成土壤、水體以及人體健康的危害,這種危害具有潛在性、長期性和難以恢復性。而其中又含有大量有色金屬資源,若不進行回收利用,也是極大浪費。為資源化利用這些廢舊物資,變廢為寶,2010年5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提出在全國開展“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的建設,力爭通過5年努力,在全國建成30個左右技術先進、環保達標、管理規范、利用規模化、輻射作用強的“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推動報廢機電設備、電線電纜、家電、汽車、手機、鉛酸蓄電池等重點“城市礦產”資源的循環利用。縱觀全球,發達國家皆非常重視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其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占有色金屬總產量平均超過50%。與之相比,我國則差距明顯。僅以鉛酸蓄電池為例,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鉛酸蓄電池回收和再生鉛的生產。全球再生鉛的產量已超過原生鉛產量,美國再生鉛產量占鉛產量的76%以上,德國、法國、瑞典等國家再生鉛產量也都超過50%。因此,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面對我國不斷加劇的資源和環境雙重壓力,無論是從資源保障,節能減排,還是環境保護本身的需要出發,都要求提升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戰略地位,大力推進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 國家在《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就將再生金屬產業作為節能環保產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給予重點支持。規范發展是硬道理由于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具有比較優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近年來獲得了快速發展。盡管近年來我國再生鉛及整個再生有色金屬行業發生重大安全環保案例較少,但必須指出的是,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由于發展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以民營為主,在發展中確實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若不盡快解決,必將成為重大的安全和環保隱患,切不可小視。這正是一些地方政府和群眾憂慮的焦點。產業集中度較低,亟待建立行業準入制度。現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大都生產規模較小,全行業產業集中度較低。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2009年不完全統計,全國有300多家再生鉛企業,2009年平均產能僅為4100噸;年產量超過10萬噸的再生銅企業只有2家,多數企業產量低于3萬噸;大型再生鋁企業產量達到30萬噸以上,小企業年產量僅有幾百噸。目前,行業缺乏準入管理,發展參差不齊,市場競爭無序,急需加以規范。技術裝備水平落后,環保形勢嚴峻。再生有色金屬企業的綜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資源回收利用率等關鍵指標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再生銅行業,大部分中小企業仍采用落后的傳統固定式陽極爐;再生鉛行業,小企業產能占50%,大多數采用人工拆解廢鉛酸蓄電池,廢鉛酸液隨意傾倒,冶煉工藝及設備落后,鉛膏、鉛柵未實現分類熔煉,帶來了極大環境污染隱患。標準政策體系有待完善,先進產能競爭弱。我國廢舊有色金屬回收、拆解及利用環節標準規范較為薄弱,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行業競爭環境。規模化、規范化企業節能環保投入大,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在廢舊有色金屬原材料采購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生產經營困難,產能開工不足。整個行業呈現出“規模經濟不出效益”、“環保科技不出效益”、“先進產能吃不飽”等不正常狀態。也正是由于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存在著這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國家才從戰略發展的高度著力引導和規范這個產業的發展。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家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出臺了《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推進計劃》,加速推進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規范化發展,并明確提出到2015年時,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12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占當年銅、鋁、鉛產量的比例分別達到40%、30%、40%時,再生銅、再生鋁行業要形成一批年產10萬噸以上規模化企業,再生鉛行業形成一批年產5萬噸以上規模化企業。整個產業的預處理拆解、熔煉、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節能減排和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為確保實現上述目標,國家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將從加快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加大技術研發推廣力度,實施試點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完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7個方面采取得力措施予以保障。如今,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處在自我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那些規范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地區,不僅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調整了自身的產業結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成為了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 全國首批七大“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的湖南汩羅循環經濟工業園,近年來重視發展再生資源產業,致力發展為全國重要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加工基地,現該園已聚集了140家回收企業和4000多家廢品經營戶,年實現再生資源回收加工總產值達110億元。安徽界首田營循環經濟工業區再生鉛產業已成為拉動當地經濟增長和財政增收的重要支柱,2010年再生鉛實現工業總產值70億元,稅收2.9億元,由于園區經濟的持續發展,吸納周邊富余勞動力3萬多人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無論從國外還是從國內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來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都是一個節能環保的產業,也是一個完全能夠又快又好發展的產業。當前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所面臨的不是要不要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規范的問題,其發展毋庸置疑。當然,要改變一些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再生”的看法,獲取多方面的支持,企業應該環保先行。否則,環保否決的不是一個企業,可能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國家政策的呵護固然重要,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同樣重要,自身的規范發展至關重要。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