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稀土高新區速度”是怎樣創造的?
2015年以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充分發揮在企業服務、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堅持創新驅動、支撐發展,激發動力活力,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通過開展面向企業的“大服務”工作,全面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尋找支撐點,大打服務牌,層層鋪就企業發展的平坦大道。
打出改革“組合拳”
辦理核準變更股東登記手續僅用了3個工作日,這一切得益于“高新區審批速度”。“辦事效率之高、程序之規范,讓人印象深刻。”包鋼稀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福生對“包頭稀土高新區速度”有著深刻的體驗。
“包頭稀土高新區速度”為什么這么快?
包頭稀土高新區改革辦負責人給出這樣的詮釋:“改革要把解決矛盾和問題作為關鍵,在強化統籌的基礎上謀重點突破之功,取推動全局之效。”
首先,簡政放權提效率,對園區89項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確認保留22項,審批手續辦理時限由23個工作日壓縮到3、4個工作日,有9項審批事項實現即時辦結。組織19個部門完成了園區2580項行政權力梳理,全部在網上進行公示。
其次,全面落實“先照后證”改革,2015年1-8月,新增注冊企業2064戶,同比增長26%。包頭稀土高新區在包頭市率先開始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投入使用政務大廳2個、便民服務站3個,為實現“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運行模式創造了條件。
為企業提供“大服務”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包頭稀土高新區成立了服務企業領導小組,制定服務企業、援企穩崗實施方案,印制服務企業手冊,成立服務企業領導小組14個,抽調干部57名,分組深入轄區135家企業和20個重點項目,梳理企業存在的水電路、資金、場地等問題205個,解決88個,問題化解率43%。截至9月底,包頭稀土高新區虧損企業39戶,虧損面28.7%,比年初收窄18.7個百分點,停產企業全部復產。
同時,包頭稀土高新區在投融資上想辦法,鼓勵企業直接上市融資,落實《鼓勵企業證券市場掛牌上市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金海新能源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達到7家,占包頭市的78%,另有一灌通、金沃重力、金絲寶玉3家企業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園區還積極爭取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多元化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此外,包頭稀土高新區還創新擔保信貸融資,制定《小額貸款公司獎勵辦法》《支持金融業發展意見》等政策措施,金融超市正式運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為園區10戶企業擔保4140萬元;建立3個“助保金池”,為園區12戶企業放款6890萬元,授信規模達1.2億元。加強股權合作融資,成立科創公司,與清華啟迪控股合作成立啟迪之星投資管理公司,同時引進中匯富瑞投資公司,形成總規模2.2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一期5000萬元,目前完成企業參股2050萬元,推動了清華啟迪等11個項目落地;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項目被列為自治區首批ppp首推項目;將濱河公司13億股本無償劃轉給內蒙古財信集團,重點解決棚改資金問題。
科技改革促轉型
今年以來,包頭稀土高新區助推萬眾創新,整合創業中心職工餐廳、洗車行等場地資源,打造“稀土高新區創業街”,建設1200平方米的“眾創空間暨大學生創業第二示范基地”和200平方米的“創業咖啡”。今年7月,包頭稀土高新區被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示范區,眾創空間也獲評“自治區第一批眾創空間試點”。
科技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按照“拎包入住、企業搖籃、有為有位”的模式建設的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目前入駐企業32家;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家民營企業威豐冷軋取向硅鋼院士專家站成立;今年4月包頭稀土高新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內蒙古首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
在社會改革方面,包頭稀土高新區將稀土大廈部分區域改造成區文化館和多功能劇場,建成萬水泉鎮1500平方米文化站和民馨路街在創業方面,改革讓許多有夢想的年輕人得以順利起步。入選內蒙古自治區創業事跡宣講團的趙智臻說:“包頭稀土高新區在創業指導、房租減免、財政扶持等多方面對企業進行扶持,我感覺自己的前面的路更敞亮了。”
以大服務促進大發展,在發展中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貼心服務,已然成為包頭稀土高新區發展的新優勢,新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