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力推“限出多儲” 中國稀土話語權回升
作為稀土資源大國,中國稀土絕不應該只是賣個“土”價錢。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依然在艱難地爭奪稀土價格的話語權。近幾年來,國家對稀土行業了嚴厲的宏觀調控,通過整合、兼并、淘汰了相當一部分生產企業,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中國稀土價格話語權一定程度上也已經有所回升。 2010年6月起,中國新一輪的稀土行業專項整治活動又將開始。記者特地趕赴中國“稀土之都”——包頭,對當地的多家民營、國有稀土企業進行實地調查。
超六成碳酸稀土生產企業倒閉 隨著國家對稀土行業集中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出口調控下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寄生”于稀土之都包頭的部分稀土企業必然面臨關停選擇。 當地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自包鋼實行“五統一”政策以后(統一發展規劃、統一生產計劃、統一產品價格、統一對外銷售、統一收款結算),包頭已經有超過2/3的“碳酸稀土生產企業”倒閉。 所謂“碳酸稀土生產企業”,即主要依賴精礦原料為主的生產企業,受礦種分布影響,企業主要集中在包頭,一旦原料供應受到限制,就無法開工生產。 不少包頭的碳酸稀土生產企業告訴記者,自2008年由包鋼稀土(600111)公司出資55%、聯合其余七方相關企業共同出資7億元的 “內蒙古包鋼稀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貿公司)成立以后,實施嚴密的統購統銷。由唯一把控原料的包鋼將稀土精礦賣給國貿公司的成員,條件是必須將分離的氧化物全部銷售給國貿公司,并由國貿公司統一銷售。其余中小碳酸稀土生產企業的原料來源則進一步減少,得到更嚴格的控制。 加上金融危機和國家對原料開采的控制力度日益加強,不少中小碳酸稀土生產企業不得不限產、停產。 產業鏈下游負責分離環節和金屬環節的企業則沒有出現類似的倒閉潮。據悉,“分離廠”和“金屬廠”生產所需材料除了包頭之外,還可以從四川、江西等地區獲得,因此合規的企業仍然擁有較大生存空間。他們也承認,因為上游環節碳酸稀土生產企業的減少,間接影響到生產材料的獲得,生產能力較以前有所下降。 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曾公開表示,中國近百家稀土“分離企業”通過重組將削減到20家。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僅在內蒙古的稀土分離企業就有20多家,毋庸置疑,這項全國性的整合運動將面臨許多實際性的難題。 從企業角度來看,2008年以后,包鋼稀土基本控制了包頭80%~90%的市場,已沒有再兼并的動力和需要,否則只會加重企業負擔。包頭現存的20多家分離企業多為民企,怎樣過渡,也是個問題。 從礦產源頭嚴厲把控 中國稀土過去之所以賣“土”價錢,最大因素在于市場的供大于求。早期,受地方、部門利益驅動,國內非法開采、亂采濫挖現象屢禁不止,國外購買中國稀土原料初級產品又不受配額限制,中國稀土長期大量遭賤賣。 為整頓市場、爭奪話語權,1995年至今,國務院部署了以稀土、鎢等礦產為重點的三次全國性專項整治行動,可是為什么中國稀土多次整頓之后,依然出現反復現象?
國家力推“限出多儲” 中國稀土話語權回升 作為稀土資源大國,中國稀土絕不應該只是賣個“土”價錢。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依然在艱難地爭奪稀土價格的話語權。近幾年來,國家對稀土行業了嚴厲的宏觀調控,通過整合、兼并、淘汰了相當一部分生產企業,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中國稀土價格話語權一定程度上也已經有所回升。 2010年6月起,中國新一輪的稀土行業專項整治活動又將開始。記者特地趕赴中國“稀土之都”——包頭,對當地的多家民營、國有稀土企業進行實地調查。 國內一家大型稀土企業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和鋼鐵廠的關停不同,稀土廠的開、關成本并不大。即使被勒令即刻限產、停產,隨著市場供需關系和價格的波動,源頭把控稍一松懈,執行力度不到位,企業就可以立馬再開工。這就相當考驗國家的執行力度。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國土資源部今年組織的對違法違規和亂采濫挖的專項整治排查行動,從6月份開始,為期半年,就是看到了源頭控制對把控話語權的重要性。而“白云鄂博礦”則成為重中之重。 公開資料顯示,至今人類僅僅將元素的發現推進到109號,發掘出的礦物也僅有3800多種,可是在“白云鄂博礦區”面積約48平方公里的小小范圍內,就含有71種元素、礦物170余種。此外,白云鄂博的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鈮儲量僅次于巴西,為世界第二。 “以前在白云鄂博礦區附近存在大量的私挖濫采,甚至偷盜,直到現在還不能完全杜絕。”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土資源部此次下發的專項整治《通知》中甚至提到,要建立類似“護林員”的“協管員”制度。
力推“限出多儲” 中國稀土的國際話語權很大一部分還受國家出口稀土配額的影響。 記者從商務部網站上查詢獲知,擁有2010年第一批一般貿易稀土出口配額的企業總共22家,其中,包頭華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內蒙古和發稀土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的配額數位列前三甲。而“華美”與“和發”同時已被包鋼稀土兼并。 據記者了解,包鋼是擁有白云鄂博礦開采權的唯一合法企業,白云鄂博礦原料供應掌控在它一家手中。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國家政策對源頭越加緊密的控制,包鋼、包鋼稀土也將成為其中最為受益的上市公司。 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在包頭,尚未被兼并的民營碳酸稀土生產企業,其生產原料和產成品也幾乎全部由包鋼控制,由包鋼“統購統銷”。 同時,為避免資源過度開采浪費,平衡資源代際分配,醞釀4年之久的國家礦產地儲備戰略試點即將推出,首批稀土礦產地戰略儲備工作的試點定在包頭,主要涉及企業為包鋼稀土。根據擬定的研究方案,包鋼稀土將興建10個稀土氧化物儲備設施。 記者從消息人士處了解到,盡管國家宏觀層面對于究竟儲備精礦還是儲備氧化物存在爭議,并且短期內可能很難有進展。但其實早在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市場影響,包鋼稀土等就已經開始進行收儲。 這種收儲方式將起到 “蓄水池”的作用,價格低時收儲“蓄水”,價格高時投放市場,以平抑過高價格,利于下游企業生產,也為中國今后稀土話語權的鞏固提升打下更好基礎。
中國稀土話語權回升 數字顯示,中國擁有超過全球50%的稀土資源儲量,并占據了全球90%的市場份額;1990年~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平均價格卻跌至1990年時的一半。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國家調控力度的逐步加強,這一現象正在逐步轉變。 稀土根據不同元素區分,每噸價格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據當地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包頭礦的(稀土氧化物價格)加權平均數已經約為6萬元/噸,這相比2003年之前2萬元/噸的價錢上漲了2倍,“以最具代表性、 涉及最廣的'鐠釹’為例,2007年在國內最高賣到24萬元/噸,2008年跌到5萬~6萬元/噸,并一度低至4.5萬元/噸,之后,隨著國家系列的調控 及市場回暖,2009年一路回升,到現在基本維持在15萬~17萬元/噸。” 據了解,中國稀土出口主要一部分是“鑭”和“鈰”,調查中,還有當地業內人士高興地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對礦產豐富的“鈰”已經擁有最多定價權。 “由于生產過剩,十年前,'鈰’在國內持續只賣到1萬元/噸,通過國家對原料開采的限制和調控,目前鈰在國內的市場價格已經基本穩定在2.2萬~2.3萬元/噸,國際上也賣到了6美元/公斤以上。鈰元素分布廣泛,能夠維護住市場秩序,取得定價權,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上述業內人士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