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四地質大隊傳來喜訊,其礦產勘查院負責實施的沙麥鎢礦項目核實報告,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評審。經勘查,沙麥鎢礦展現出巨大潛力,資源儲量攀升至全新高度,還發現銀等多種伴生礦種;累計查明黑鎢礦金屬量突破4萬余噸,新增資源量達到中型鎢礦規模,這一成果對我國鎢礦資源儲備及相關產業發展意義非凡。

鎢礦山圖片
沙麥鎢礦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北部,大興安嶺西麓,距中蒙邊境線40km處,是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的,當時的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勘查局109地質隊對礦區進行詳細的普查工作后發布儲量報告,將礦山規模定為中型。
沙麥鎢礦床位于中亞巨型縫合帶的最東段,礦床內廣泛發育云英巖化,鎢礦體主要受NW向斷裂構造控制,呈黑鎢礦-石英脈狀產出在燕山期沙麥巖體和泥盆系圍巖地層中。成礦階段從早到晚分別為:石英-黃玉階段(Ⅰ)、云英巖-黑鎢礦階段(Ⅱ)和晚期硅化階段(Ⅲ)。

鎢礦山圖片
礦床穩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沙麥鎢礦床的成礦流體主要來源于巖漿水,并在成礦晚期混入了大氣水。礦床硫的來源與早白堊世巖漿-熱液系統或深部幔源巖漿相關,并混入了部分地層硫。研究者認為,沙麥鎢礦為一巖漿期后熱液型鎢礦床。燕山期侵入體從深部攜帶成礦物質,經歷了巖漿分異和流-熔體相互作用等過程,形成區內巖漿-熱液成礦系統。流體的不混溶是導致含鎢絡合物分解乃至最后沉淀成礦的主要原因。
版權及法律問題聲明
本文信息由中鎢在線?(www.51zzhui.com,news.chinatungsten.com)根據各方公開的資料和新聞收集編寫,僅為向本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關注者提供參考數據。任何異議、侵權和不當問題請向本網站回饋,我們將立即予以處理。未經中鎢在線授權,不得全文或部分轉載,不得對檔所載內容進行使用、披露、分發或變更;盡管我們努力提供可靠、準確和完整的信息,但我們無法保證此類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本文作者對任何錯誤或遺漏不承擔任何責任,亦沒有義務補充、修訂或更正文中的任何信息;本文中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投資說明書、購買或出售任何投資的招攬檔、或作為參與任何特定交易策略的推薦;本文也不得用作任何投資決策的依據,或作為道德、法律依據或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