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銅加工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世界經濟前景不樂觀的形勢下,我國銅加工業亟待整合升級,以改變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局面。
金融危機對銅加工行業的影響首先從銅價開始,其激烈程度超出人的預計,隨著銅原料去庫存現象出現,銅價先抑后揚,銅價在高位震蕩,重心上移。2011年,銅價演繹了這一趨勢。銅產品價格變動激烈,對銅工業產生重大影響,其中精銅價格又是核心,它影響著銅精礦、銅加工材、再生銅、硫酸價格,銅價對銅加工企業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銅原料價格約占銅材售價的85%~90%,它一方面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的激烈變化,又導致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因此準確預測銅價變化和適應銅價激烈變化對銅加工企業至關重要。
銅是一種人類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寶貴金屬材料。它的資源有限與需求旺盛,迫使人們接受如下的現實:銅作為普通材料已成往事,它將以稀缺材料登場,銅價的推高、銅工業精密化已不可逆轉。
我國銅資源嚴重短缺,國內資源供給率不足25%,我國精銅(電解銅)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生產電解銅用原料中銅精礦粉、再生銅等主要依靠進口,國產礦產銅只占四分之一,銅原料短缺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充分利用國外資源,節約銅的消費、做好銅的綜合利用,推進技術創新等已迫在眉睫。
精銅90%被加工成各種銅材,因此,精銅消費量最大的行業就是銅加工行業,如何節省銅的消耗、降低金屬消耗指標、開展以鋁代銅、充分利用再生銅原料直接生產銅加工材等重要課題已成為中國銅加工業面臨的挑戰。
市場是企業的生命線,是企業的出發點和歸宿,市場競爭歸根到底取決于產品質量、價格,最終取決于技術。
1.中國銅加工業在近十年經歷了大發展時期,其產能迅速擴大,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銅加工產能將新增300萬噸,這些新建項目將在2015年前建成,這些項目投產將增加市場競爭。
2.國外發達國家一直以技術、裝備優勢和高精尖產品搶占中國國內市場,德國、日本是向中國主要出口國。
3.國際銅材市場萎縮,開拓國際市場將遇到很大困難。
2013年,我國國民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將是經濟工作主線,也是銅加工產業的重點,本行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主要差距是大而不強,具體如下: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銅加工材生產企業共1000家,產量大于10萬噸的企業共8家,企業多分布于東南沿海和廣東地區,主要銅材生產省份為浙江和江蘇;中國銅加工材產地集中于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其中浙江省一直處全國第一位,中西部銅加工業相對落后。
我國銅加工技術和裝備先進與落后并存,傳統經典的生產技術仍然占主導地位,其加工工藝仍然是:合金熔煉、半連續鑄造-熱加工-冷加工,因此工藝流程長,能耗高,成品率低,環保條件差,迫切需要技術和裝備創新。
我國銅加工技術與制備總的評價應該是:先進與落后并存,代表性銅加工企業如中鋁洛銅集團等,技術與裝備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而廣大的中小企業,其技術與裝備還停留在上個世紀60年代水平,由此形成了我國銅加工工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現狀,造成了國民經濟所需高、精、尖產品主要依靠國外進口解決的被動局面。
銅材品種質量水平發展不平衡,在眾多銅加工材品種中,空調內螺紋管質量已處世界領先水平,這大宗產品生產能力過剩,高端產品生產能力不足,部分產品尚需國外進口,如集成電路引線框架用銅合金帶,國外正在產業化生產和應用的第二代材料銅-鎳-硅合金,而我國目前只能生產第一代引線框架材(銅-鐵-磷系合金);國外發達國家正在迅速發展的可提高散熱率3倍以上的外翅片銅管,廣泛用于加熱裝備、化工、艦船、電力等部門,而我國這類管材的開發則剛開始。
技木經濟指是銅加工整體水平的綜合反映,中國銅加工技術經濟指標中成品率、金屬消耗、電耗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這表明我國銅加工還沒有完全擺脫高能耗和高資源消耗的被動局面。
銅加工主要能耗工序有合金熔煉與鑄錠、熱加工、冷加工各工序所占比例為40%、30%、30%。……更多新聞資訊、價格與市場
有色金屬生產商、供應商: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詳情查閱: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訂購電話:0592-5129696短信咨詢:15880262591
電子郵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手機網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WML版:http://m.chinatungst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