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發展打造新優勢
一、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
我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的特征,決定了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比發達國 家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全球減緩氣候變化的核心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中主要是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國當前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隨 著經濟快速增長,能源消費和相應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長。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增長的趨勢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減緩碳排放的目標之間的矛盾,根本出路即在 于加強技術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低碳發展的道路。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受到國內能源資源保障和區域環境容量的制約, 節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低碳發展道路,既是應對氣候變化、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核心對策,也是我國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性制約,實現可 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我們要順應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潮流,抓住機遇,促進先進能源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從而促進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二、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對策
低碳經濟是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潔開發為基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本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一致的。
大 幅度降低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強度,是我國中近期內發展低碳經濟、減緩碳排放的核心任務。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強度是指當年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與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反映了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其倒數稱為碳生產率,即代表了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在全球保 護氣候的長期目標下,碳排放空間將成為比勞動力、資本、土地等其他自然資源更為緊缺的生產要素。協調經濟發展和保護氣候關系的根本途徑在于大幅度提高碳生 產率,也就是大幅度降低國內生產總值的碳強度。我國提出的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是一個標準高 和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也展現了我國實現低碳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三、積極應對新一輪以低碳能源技術為標志的技術創新和競爭
在 全球加強低碳技術創新、努力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形勢下,企業的競爭力將面臨新的挑戰。低碳經濟的轉型將改變企業的相對成本、相對價格、需求結構和生產結構, 進而改變企業的相對競爭力。企業對低碳經濟轉型的反應速度和應對能力將影響其自身在若干年后的生存和興衰。發達國家的大企業已越來越多地意識到應對氣候變 化對本行業影響的重要性和嚴重性,并力圖在對本行業產生顯著影響之前采取前瞻性的有效應對措施,通過行動來贏得市場信譽和競爭優勢,提升品牌形象,超越其 競爭對手。我國企業也必須認清形勢,要明確先進低碳技術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作用,要把握低碳技術引起的本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動趨勢,以敏銳的眼光、前瞻 性的思考和超前的部署,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轉變企業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上驳氖,目前我國已有一大批企業開始制定并實施低碳戰略和行動計劃,抓住機遇, 打造未來的競爭優勢。
在新一輪以低碳能源技術為標志的技術創新和競爭中,我國比過去具有更多的有利條件。在傳統技術領域,我國和 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需要通過引進、吸收、消化和再創新來發展。但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很多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同步開展研發,并且在研發投入、科研人員的水 平和研發條件上均有了很大提高,在很多研究領域已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我國制造業比較發達,新技術一旦成熟,產業化發展的速度快、成本低,具有相對競爭優 勢。
四、統籌國內和國際、近期和長遠,努力開創低碳發展新路徑
我國要把應對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長遠減排目標與中近期對策相結合,努力開創低碳發展的路徑。
一 是要統一思想,明確實現低碳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在中近期內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益,提高單位碳排放產生的經濟效益,長期要控制甚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總 量,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可持續能源體系,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是要明確發展低 碳經濟、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領域,落實措施,大力推進。包括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進 一步加強出口政策導向,控制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加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先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步伐,優化能源結構;大力推進節能,提 高能源效率,繼續加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抓緊抓好重點高耗能行業的節能和能效標準的制定。
三是建立完善的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改善減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做到公開透明。加強能力建設,保證數據的可靠性,有利于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行動中占據主動地位。
四是要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體系,完善能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資源、環境稅費制度。加大先進低碳技術研發投入,以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為實現低碳發展提供支撐。
五 是要積極開展發展低碳經濟的地區或城市試點。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克服現行體制和觀念的障礙,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支撐條件,需要政府的引導和全社會的積 極參與。在試點地區,要制定低碳發展的目標和規劃,要建立碳排放的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開展低碳生產的產品標志,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形成低碳 生產和低碳消費的政策導向和激勵機制。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